问题一:忽略 “s” 和 “ed” 的重要性
我们讲出来的英文不够通顺、不够道地,很多时候问题只是出在小地方,而且是非常基础的文法问题。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第三人称单数做的动作必须要加上 “s”,但许多台湾人无论是在写作或是口说中往往忽略这个小细节,但是外国人的耳朵对于这些音是非常敏锐的,原本该有 “s” 的动词如果忘了加上去,那听起来就是怪怪的。另外一点,“ed” 也是台湾人时常忘记的一个小细节,中文并不像英文有过去式,但是在英文中,动词后方有无加上 “ed” 代表着时态的不同,对于整句话甚至整篇文章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
问题二:把英文文法想得太复杂啦
根据 Eli 的教学经验,许多台湾学生在学习英文时,很执着于学习艰涩的文法,但是事实上,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英文文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纯粹的「主词」、「动词」和「受词」,仔细想一下你过去使用英文的情境,是不是太坚持使用太过困难的英文,导致有口难言呢?所以建议大家,下次在需要讲英文的当下,与其苦恼口说不流利,不如迅速搜寻一下脑中的简单词汇,把它用最简单的句型「主词」+「动词」+「受词」组织起来,也许你其实比自己想像得更能够沟通。
问题三:以为必须背完超多英文单字才能够沟通
和文法相同,或许因为考试制度塑造给我们的英文学习方式,我们在求学阶段学了许多又长又难背的单字,让我们可以用在写作中。但是 Eli 认为无论是中文或英文,字汇都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因此我们应该要更着墨在一些常用的单字,在英文中的生活单字不过三千至五千字,你确定你这些单字都熟悉了吗?在完全熟练之前,先不要急着扩充单字量,尤其是一些鲜少用到的特殊名词,如此一来,学英文可以更加事半功倍!
问题四:忽略接收 (input) 和输出 (output) 的重要
学习语言是双向的,你必须懂得听,也要懂得说。也许是因为制度的缘故,大多数的台湾人习惯用埋头苦干的方式学习英文,把自己埋没在课本中,只求背完所有课本上丢给你的单字、足以应付隔天的考试就好。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使用这个语言沟通」,只有「在考试时读英文」这项 input 是绝对不够的。
最后的重点:你真的搞清楚自己的 needs 和 wants 有什么不同了吗?
另外,老师也提到说大部分的台湾学生虽然都有一个愿望、一个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在英文学习的当下,却往往难以分辨自己的 needs 和 wants 有什么不同,造成学习的方向、施力点错误。这一个小观念,往往是英文是否能学好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和「想要」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在生活当中又该运用哪些方法,持续创造我们自己的 input 和 output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