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从事第一份工作没几天,一位同事就跑到我们团队的办公室里抱怨马桶“出了状况”。我不想谈论恶心的细节,大概就是某人如厕时的瞄准功力不够。
不知道为什么,但当她满腔怒火地大吼大叫时,我感觉自己的皮肤下面燃起了一团小小的火焰。很快,一波又一波的热火从我的胸口涌向头顶;我的喉咙和面颊很快泛起红晕,耳朵更是红得像水萝卜一样。没有人指责这件龌龊的事情是我所为——但他们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他们都没想到我会突然间面红耳赤。事实上,我十几二十岁的时候似乎总是处于这种尴尬的状态之中。
为什么这种感觉会令我们如此不堪其扰?为什么人类会进化出这样的行为,如此明确地展示自己的不安?具体到上面那个例子,尽管我是无辜的,但绯红的面颊却会让人们都认为我就是罪魁祸首。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也无法确定我们这种尴尬感受的起源。“脸红的人难受,旁观者也不舒服,但他们似乎都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好处。”他写道。然而,进化心理学家现在却发现,从长期来看,这种令人苦恼的尴尬感受对我们的幸福却至关重要。
有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因为担心“被人发现”而出现的一种自然反应。卡迪夫大学心理学家雷·克洛泽(Ray Crozier)曾经针对各种令人面红耳赤的情况采访过很多人,他发现,最典型的情况往往都与暴露隐私有关——例如,倘若一位女士怀孕了,那么当她与别人对话时,如果突然谈到婴儿的话题,她就会立刻脸红——而糗事或失态反而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这位女士之所以脸红,可能是一种心理反应:她担心自己的秘密被公之于众——尽管这实际上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在我收集的不同案例中,隐私被曝光似乎是一种很常见的原因。”他说。
然而,人们在这些情况中的感受与那些让人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的尴尬场景有着极大的差异——例如,你有的时候可能不小心把老师或老板叫成“妈咪”(如果你有过这种经历,那我真的深表同情)。按照达尔文的理解,脸红似乎只会加剧我们的不适。但实际情况有可能恰恰相反。
我们可以从动物王国找到一些线索,而等级较低的灵长类动物处理冲突时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关注。杜克大学的马克·利里(Mark Leary)指出,等级较高的黑猩猩生气时不会立刻发起攻击,而是会瞪着等级较低的黑猩猩——通过这种方式让它们“滚出我的地盘”、“别碰我的食物”或者“听从我的吩咐”。
但最有趣的还是等级较低的黑猩猩的反应:它们会试图缓和局势,其行为模式与我们脸红时的表现非常相似:它们会像你我一样中断眼神交流, 还会“害羞地”低下头。
“第三,黑猩猩往往还会傻笑,就像我们人类感到尴尬时的笑容一样。”利里说。所有这些行为似乎都在说“对不起”,释放出不想展开正面对抗的信号。
利里表示,人类可能发扬了这种行为,把脸红当成了另外一种“非口头道歉”,希望缓和尴尬的气氛。这甚至可以解释为什么仅仅是想到不端行为都会让你脸红——就像我在上文提到的“马桶危机”中的表现一样。“即使你是无辜的,传递出不愿被人指控的情绪也没有什么损失——你可以说:‘不好意思,我一不小心给了你一个怀疑我的理由。’”利里解释道。
我可能只是不知不觉地对可能的冒犯预先作出了反应。利里认为,或许也可以利用同样的逻辑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在别人看自己时脸红(例如当我们在会议上演讲时),甚至在受到赞扬时也会脸红;脸红表明我们希望避开多余的关注。(这也可以让我们看起来没有那么自负,避免挑战他人的权威。)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别人做错事的时候脸红——例如你的父亲在公共场合当众放屁——那就相当于默认了他们的错误,并传达出你自己对这种不当行为感到不安。
正如克劳迪娅·哈蒙德(Claudia Hammond)之前在BBC Future上所解释的那样,脸红无法伪装,使之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几个诚实的信号,让人们可以毫无疑虑地信任我们。这便造成了一种结果:在多数人看来,容易脸红的人更加亲切。
尴尬甚至会让人感觉你是一个更加无私的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时,马修·费恩伯格(Matthew Feinberg)曾经拍摄过一些短片,记录了人们回忆尴尬往事时的样子。然后又让一个裁判组对这些人的尴尬程度进行打分。结果显示,越是慌张无措的人,在后续的调查中就越容易表达无私的观点。而在提供现金奖励的游戏中,这些人也表现得更加诚实。
在随后的实验中,费恩伯格通过照片的形式向参与者展示了一些尴尬的表情,并向其询问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如果此人是你的同学,你邀请她加入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概率有多大?”看起来有些慌张的人比那些镇定自若的人更有可能被人选中。
令人惊讶的是,当你面对自己心仪的对象时,因为尴尬而脸红还有可能加强你对异性的吸引力。“如果他们想要寻找长期伴侣,脸红就表明你遵守社会道德——换句话说,你不会出轨。”
目前任职于多伦多大学的费恩伯格说,“所以,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反而认为容易害羞的人很有吸引力。”但如果他们只想建立一段短期关系,那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因为怀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喜欢更浮夸、更自信的伴侣——《BJ单身日记》里的花花公子丹尼尔·克里佛(休·格兰特饰演)和拘谨腼腆的马克·达西(科林·费斯饰演)正是这两种人的典型代表。
如果这些知识仍然无法帮助你放松心态,那你很可能受到了“聚光灯效应”的影响:我们总是高估自己受到的关注,而当你感觉尴尬时,情况尤其如此。说得直白一点,我们根本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受人关注。
实际上,我已经学会将这些极度尴尬的时刻当做伴随感冒而来的发热看待——这只会带来暂时的不舒服,但对于我们的长期幸福来说却很有必要。“我们真的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所以会拼命压制它。”费恩伯格说,“然而,尽管尴尬令人讨厌,但它却并非毫无用处。”
我相信我们都认识一些从来不会觉得尴尬的人——可是,你真的愿意变成那样的人吗?事实上,唯一比尴尬更加糟糕的或许就是从来不知道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