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functions (n.) 社交聚会、应酬聚会
Social 这个形容词单独解释即为「交际、社交的」,更能形容一个人个性「善于交际;合群的」。与其他名词结合,就能形成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社交活动的用语。在此与 function 这个词原意为「典礼;仪式;聚会」结合,通常用表示比较正式的场合,或许还会要求参加者有衣着规范(dress code),并采记名邀请制(RSVP only / needed)需要回覆参加人细节等。这就类似学系的年度聚会、台湾研讨会的餐叙、公司尾牙聚餐或慈善团体年度的酬谢派对等。
This year’s charity social function will be held on 23 rd December.
今年的慈善社交晚会将于 12 月 23 日举行。
Social events / activities (n.) 社交活动、应酬活动
Events 跟 activities 比上述的活动轻松许多,代表的应酬场合可大可小,并且端看主办人的目的与喜好,从正式晚宴到邀请同事周末小聚出游,都可以用这个词。工作上非正式的社交活动通常也比较不具强迫性,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参加。当然,如果不想错过任何朋友间的八卦或小道消息,或是想在工作场域外和同事成为朋友,那就千万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She’s an avid advocate for all social events because she enjoys making new friends.
她是各种社交活动的热心倡导者,因为她很喜欢结交新朋友。
Work party (n.) 工作聚会、应酬
这直接了当的表明是工作聚会应酬,通常都会是同个团队或办公室的聚餐场合,不论是在台湾还是海外,基本上都碍于职场人情而很难推托。
A: Do you want to skip the Christmas work party this year?
A: 你想不出席今年的圣诞工作聚会吗?
B: Actually, I heard they’re doing a Game Tournament this year instead of a gift exchange. That sounds way more fun than last year.
B: 其实,我听说他们今年会举办游戏锦标赛而不是礼物交换了。这听起来比去年有趣多了。
Socialize (v.) 与人来往;交际
除了「外出交际」的词意,也可表达「适应社会、群体生活」的行为,如孩童在学校中学习社会化的规范等。动词可以直接不加受词使用,而如果需要连接受词时则搭配 with。
I prefer to keep my social life from work-life so that I tend not to socialize with my colleagues.
我偏好让我的社交生活与工作生活分隔,所以我不想与我的同事交往过密。
Entertain (v.) 款待,请客;娱乐;心存
除了一般招待朋友到家作客与逗小孩开心的用法外,在职场上大多只接待客户到餐厅用餐或到家中做客。
Knowing how to appropriately entertain your guests at a business dinner is crucial to your professional success.
知道如何在商务晚宴上恰当地招呼客人对你的事业成功至关重要。
We entertain a lot of people at home, mainly business associates of my wife’s.
我们经常在家招待很多客人,主要都是我妻子的业务伙伴。
Wine and dine (v.) 享用美食;设酒宴款待
与前述的 entertain 非常相似,这个动词特别是邀请他人共进奢侈的飨宴。虽然并非是专指在商业上应酬往来,但惯例上都是别有用心的场合,例如需要与生意伙伴建立良好关系、有求于朋友,或是精心布置的约会等。
Auction houses and galleries will often wine and dine these collectors as a big sale approaches.
当大型拍卖会快到时,拍卖商和画廊通常会设宴招待各个收藏家们。
Business lunch / dinner (n.) 商业午餐/晚餐
值得一提的是,和台湾人喜欢人多热闹的商业应酬相反,外国人的单纯商业聚餐或工作面试等,会偏好一对一的模式,或是尽量把人数控制在不超过四人的餐叙为主。原因在于这样比较能切中要点、直话直说达到商业餐叙的目的。
在看完上述与社交应酬相关的实用词汇后,接下来看看在应酬时需要劝酒与挡酒的场合,有哪些要注意的小技巧与必学的应酬用语呢?
Let me get us another round! (phr.) 我再帮大家点一轮酒!
要追酒、劝酒时最快的方式,就是帮所有人都再点一轮。有些人认为聚会应酬就是无酒不欢,尤其台湾的拼酒文化更是喜欢讲求每个人都要赶上进度。而国外的社交场合则是礼貌性地看到对方酒杯见底时,主动提问对方是否还需要加点。
I’m heading to the bar. Let me get us another round!
我正要去吧台点酒。让我再帮我们点一轮吧!
Tipsy (adj.) (口语)微醺的
Drunk(喝醉的)以外,还有哪些单字可以形容自己已经醉了呢?其实说法有千百种,依照醉酒的程度,最常见的几个用词有:Tipsy(微醺但还能享受好时光的)、light-headed(稍稍头晕站不稳的);buzzed(喝多而兴奋;快乐的)、wasted(烂醉如泥的)。许多人视酒精为社交润滑剂,大家微醺后也能比较尽兴地讨论,但要学会掌握分寸,尤其是初次见面的商务场合,最忌讳有人喝得酩酊大醉而失态。就来看看接下来几个挡酒的委婉说法!
A: May I get you another glass?
A: 你需要再一杯吗? (我可以再帮你续杯吗?)
B: Thank you, I’m good for now. I’m getting a little tipsy.
B: 谢谢你但不用了。我已经有点微醺了。
Designated driver (DD) (n.) 指定驾驶
Designated 即为「指派;委派」,在此翻译为一群人中同意不喝酒,并负责开车接送他人去往或离开聚会场所的人。有时未必是因为地点偏远,单纯只是一群朋友出去玩,希望有人能确保大家玩得尽兴又安全的安排。
Thanks, but I’m the DD tonight so I will take some soft drinks.
谢谢,但今晚我是指定司机,所以我喝软式饮品就好。
To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phr.) 承担力所不及的事;不自量力
这个片语可以运用在任何场合,不过当想要委婉表达自己不胜酒力时,这就是个再适合不过的用语了。同时可以暗示对方小心不要因酒失态,也可以直接表明自己的 alcohol tolerance(酒量)不好,对方也会识相地适可而止。
I think that’s enough for me. I don’t want to bite off more than I can chew and get wasted.
我想我已经喝够了。我不想不自量力而喝得烂醉如泥。
Call it a night. (phr.) 就此为止
如果主人或客人感觉有些疲倦想休息了,或是自己不想喝了,想找个借口挡酒,就可以用这句片语。这句片语意指「今天的活动或工作到此为止(剩下的时间要用来休息)」。而当有人开始酒后失态时,想要礼貌地请他离开或不要再贪杯,也可以使用这个片语,帮他叫台计程车了。
It’s getting late and tomorrow is Monday. Let’s call it a night!
明天是周一而且时间也不早了。让我们就此为止吧!
Treat 请客 (v.) 请客;款待 (n.) 享乐;特别招待;请客
动词与名词同形,当作动词除了招待的意思外,也有「对待;治疗、医治;处理」的多种解释。作为名词常见用法为搭配所有格 (my、your 等等) 来表达由谁请客招待之意。如果你是商业应酬场合的主办方或是主邀人,千万不要等到服务生送上帐单来时才掏出信用卡,甚至上演一出中国人最喜欢的「抢帐单」的戏码。事先联系餐厅做好安排或趁客人去洗手间时买单,才是礼貌之举。
Don’t worry about it. It’s my treat.
别担心,这摊我请客!
I want to treat you to something nice to show my appreciation for your great work.
我想请你吃点好吃得以示我对你工作上优异表现的感激之情。
各国应酬文化面面观
台湾有春酒尾牙与宴客应酬的拼酒文化,而国外又有哪些与职场相关的类似应酬文化呢?紧接着,就让我们一起转换视野看看不同国家特殊的社交应酬文化。
日本职场的 「饮酒沟通文化」
迈向年底,日本职场也会开始进入「师走忘年会」季。过去在日剧电影中描绘的日本「饮酒沟通文化」,多是下属被上司强拉在下班后小酌说古,或是公司的应酬聚餐。这似乎就是平日拘谨、高压的上班族,终于能够解放自我、续摊到天亮、不醉不归的场景。
然而,随着近年推动的劳动改革,许多超时的业务应酬与规矩繁重的职场聚餐,都被现代人视为职场霸凌。虽然年轻的上班族还是会与同事和上司在下班后聚餐,但目的与时间长短已经转变。不仅时间上限约 2 个小时,不再续摊到天亮或是窝在 24 小时咖啡馆中等首班车,目的也多元延伸从职场意见,转移到生活闲聊与拓展其他专业兴趣等,模糊了生活与工作间的界限。
法国的「商业午餐」
众所皆知饮食对法国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法国人更将这份热忱在商业午餐的文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商务午餐是对他们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要挑选能够展现品味的餐厅,通常会包括开胃菜、主菜和甜点,才会是咖啡,即使是午餐,也不乏佐餐的葡萄酒。
用餐时,比起生意与业务,他们更喜欢谈论食物、生活或其他社会问题。仿佛与商务应酬不着边际,但这顿饭是被视为巩固关系和更加了解彼此的宝贵时间。如果真的有业务或生意上的讨论谈判,那都会是安排在咖啡后的话题了。
美国的「聚餐文化」
与亚洲许多国家「下班后才是职场交心」的时间观念不同,欧美国家的人重视自主与下班后的私人时间,也因此公司交流活动大多办在上班时间或是假日的白天,譬如例行的庆生会、圣诞餐会、家庭日活动或是办公室聚会等,也会注明活动时间结束时间,尽量不占用晚间与周日。偶尔的晚宴邀约与活动,就是代表着活动有重要的人物出席或是含有特殊的意义。
此时,也是在职场上好好表现自己、拓展职场人脉的机会了。与上司或业界大佬相谈,话题并非是要回绕在工作与产业动态,反而是要展现自己的见闻广大或人格特质,甚至是业务外的兴趣活动,更能开启话题或让人印象深刻。这类半正式的社交场合中,有些是采走动式的、或是甜点后自由走动式的。如此一来,便能够自在地与任何人展开话题,并且适时地转移话题来避免激化的讨论,这更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应酬技能。
北欧的「咖啡文化」
北欧国家更重视家庭时光与个人空间,职场上的餐叙应酬场合几乎是少之又少。那同事间该如何联系感情或促进团队默契呢?答案就是一杯又一杯热呼呼的咖啡与诱人的甜点。瑞典的 fika 虽然有类似「下午茶、小憩」的概念,但上司跟同事约你一天喝个两、三次 fika 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深信「即使有多忙碌,也必需放下工作、暂停休息一会」,同事们一起 fika 转换心情、闲聊工作激发灵感或向上司咨询意见,也是瑞典人的交际应酬方式。
而芬兰,更在劳动法律中明文规定每天要有 2 次 15 分钟的咖啡小憩(coffee break)。他们喝咖啡如同喝水般的频率,也使他们首居全球咖啡消费之冠。同时,商业聚餐或社交聚会中(即使是享用晚餐)如果没有准备咖啡,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情或急着送客的无礼表现。
学习完上述的社交应酬关键用语,看见不同国家的应酬交际文化异同后,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呢?年尾是交际应酬旺季,也别忘了找个机会练习一下这些应酬关键用语。但最重要的是,千万记得要配合场合拿捏尺度,才能让应酬交际帮助自己的职场,而非适得其反啰!